站内公告:
同爱天空|同性资讯门户 首页 新闻 国内资讯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1318613 0 原作者: 凤凰卫视 来自: 凤凰卫视
简介
原文标题: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如今勇敢活出自己在美国旧金山湾区,除了众所周知的密集高科技企业,其自由、进步的社会氛围,也为多元文化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而31岁的邵帅身上,恰好有两个特点代表着这座城市:I ...
原文标题: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如今勇敢活出自己

美国旧金山湾区,除了众所周知的密集高科技企业,其自由、进步的社会氛围,也为多元文化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而31岁的邵帅身上,恰好有两个特点代表着这座城市:IT从业者和同性恋。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邵帅参加LGBT骄傲月游行(图片由CRN成员Stan提供)

生活在别处》系列故事

2009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邵帅来到美国亚特兰大就读精算硕士。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现在的伴侣张欣,一年以后,他告知母亲出柜。如今他们已经获得家长的理解,一起生活在旧金山湾区圣荷塞市的一处静谧小区里。

邵帅和张欣的日常生活与普通情侣无异。早晨起床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张欣已经做好了饭菜。他们一起看电视,或各自刷手机,再一起去健健身,然后睡觉。

金牛与水瓶的组合不算太搭,但身处湾区开放的文化氛围,他们感到满足和幸福。牵手走在湾区静谧的海滩上,两人无名指上的简约婚戒在阳光下闪动着,美好而清澈。

而这一刻的幸福,其实来得并不容易。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邵帅和张欣在海边散步


“柜子”中的挣扎


高中时,邵帅开始在网上浏览同性恋的信息,这件事被父母发现了,他们找到儿子谈话。


我妈的态度就是,如果你是(同性恋),我们一定要带你去医院,一定要把这事儿治好。


因在网上看过相关资料,邵帅知道同性恋治疗会使用电击一类非常极端的手段。再加上当时他并不百分之百确定自己的性取向,他在父母面前一口咬定自己不是。


大学期间,室友们常常一起在宿舍聊女生。此时邵帅发现,自己对女生会有欣赏的感觉,但同时又会对男生产生好感。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少年邵帅


陷入困惑的邵帅决定去图书馆寻找答案。人大的图书馆中,邵帅找到了一本描写同性恋的书,然而,翻开书的瞬间,他感到整个后背发凉。书上说,同性恋是一种疾病。


那时候就感觉,我有问题。然后跟同学们聊天时,偶尔会有同学会提到同性恋,他们会说好恶心啊,这让我更加紧张。


尽管那时邵帅并没有确定自己是同性恋,但是他强烈地希望自己不是。那种感觉就像内心中真实的自己和希望中的自己在进行一个场拉锯战。


这是一段极度痛苦的时光。备考GRE时,邵帅每天在自习室都感到学不下去,他想象父母对他失望的样子,抱着书开始痛哭。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大学时代的邵帅


孩子出柜,父母进柜


为了逃避各方面的压力,邵帅来到美国读书。


研究生二年级时,父亲突然车祸去世,幸福的三口之家顷刻间物是人非。这是邵帅过得非常艰难的一段时间,他回了两趟国,一两个月没有好好上课,情绪上几近崩溃。


父亲去世以后,母亲越来越依赖儿子,也常常会催促他找个女朋友。此时,已经和张欣稳定下来的邵帅跟母亲坦白了。


邵帅说,出柜的过程相当血腥。


我妈说的话很重。比如说“我就是世界上最惨的人,我还不如去死算了。你看我老公刚走,儿子又是同性恋,干什么活。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邵帅母亲在纪录片《Over The Rainbow》中讲述这段痛苦的经历


(图片由张轩导演提供)


邵帅情绪也非常崩溃,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一直以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让母亲的痛苦少一点。但此时母亲的态度让他感到十分痛苦,两个人哭得一塌糊涂。


拍摄过讲述性少数人群的纪录片《Over The Rainbow》的导演张轩女士告诉《凤凰卫视》记者,一些出柜同志父母在孩子出柜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困惑、内疚和害怕。


有一种说法是“孩子出柜,父母进柜”,很多父母的接受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煎熬过程。和一些同志的自我认同过程一样,找不到有关同性恋的资讯或者看到网上有关艾滋和有些人的负面评价后就深深恐惧,以为自己的孩子是不正常的或者可以改变的。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独立纪录片导演张轩女士(图片由本人提供)


邵帅出柜后,母亲也很长一段时间不愿理他,于是邵帅身边的朋友轮流去跟母亲聊天,还带她去看了李安导演的《喜宴》。看完电影回来,母亲的态度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没有再聊这件事情,但母亲开始给两人做饭。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邵帅和张欣开车带母亲来到迈阿密。西礁岛有一段公路风景非常美,两边都是海,车在中间行驶着,三个人心情非常好。邵帅母亲其实也是一位非常感性的人,在邵帅没有坦白这件事之前,她还曾跟他聊过,说:“儿子,你要相信爱情。”


这次旅行之后,有一天母亲跟他说:“行吧,你们俩看着也挺好的,就这么着吧。”她半笑不笑的说了这句话,邵帅得到了莫大的解脱。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邵帅和张欣与母亲视频聊天


让身边人更好


获得了母亲的理解,邵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跟父亲好好聊过这件事。他一直觉得,在大学里教马哲课的父亲比母亲更多元、更包容,如果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理解他的。


父亲的葬礼上,很多往日教过的学生前来告别。学生们和邵帅聊到了与父亲的一些小事。从这些小事中,邵帅感到父亲的存在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了,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做一样的事情。


如今除了数据科学家的本职工作之外,邵帅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是北美华人彩虹联盟(CRN)主席。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创立于1996年的CRN是北美最大的华人同志非盈利组织,由北美华人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以及跨性别人群(LGBT)共同组成,目前CRN拥有会员数千余人。


跟拍过邵帅几年的张轩告诉我们,邵帅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他看聋哑舞蹈家表演千手观音会哭得上不来气,会不敢看小动物受到虐待的照片视频。


然而,这个感性的大男孩骨子里确是非常坚强的一个人。张轩提到,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很多“同志”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是“恐慌”。恐慌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恐慌自己会在将来面临什么,恐慌该如何向爱自己的人解释,他们会不会疏远反感自己……这些邵帅都经历过。


邵帅在凤凰卫视的镜头前讲起这段经历时,一向温文尔雅的他一直保持着微笑,平静、阳光得让人看不见曾经挣扎重生的痕迹。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邵帅和张欣在家中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


相对的“性少数”


纪录片《Over The Rainbow》的导演张轩说,在国内,同性恋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一个离生活比较遥远的概念。她曾在国内一些城市做过街访,发现大众对性少数人群的印象都来自于少得可怜的媒体资源。


按照新闻的曝光话题和同性恋直接挂钩的词汇就是:艾滋。而以此牵连出的一大堆负面印象:乱性,颠倒伦常,危害社会……而有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同性恋的形象往往是不男不女,阴阳失调,可笑奇怪……


通过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张轩也接触到了成百上千的同志,让她意外的是,原来一直以gay蜜自居的自己也是有着“刻板印象”的。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我以为同志总会显得比较中性,可接触到的大部分拍摄对象就像安安静静地生活在你身边的朋友,如果他/她不说你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性取向问题。


在对他们拍摄和聚会中张轩总会被问到“你是拉拉(女同)吗?”,她常常开玩笑说,在这里自己才是性少数。


偶尔张轩会想:如果这个世界颠倒过来,异性恋占少数的话会不会也面临同样的困扰?


人生下来都是白纸一张,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如果有大量真实和客观的资讯普及,必然会让大众有不同的看法。



曾经不接受“同志”身份


撰文:粟霜晴

编辑:粟霜晴、蒙小度


审核员:新闻编辑部-Robin   来源:凤凰卫视

收藏 邀请 举报
赞一个

相关阅读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热点推荐

系统推荐

猜你喜欢